Tuesday,October-24th
 

政协如此反映民意:政协委员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昨天有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分组讨论时称,不应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他们读完大学不回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此番言论引来数千网友参与讨论。

  王平发言称,中国的文化要在农村老百姓身上体现。她认为,城镇化在搬迁的过程中切断了文化的发源地,“你们不知道,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比我们有文化多了!人家看看天就知道会不会下雨,收成好不好。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看待,不是说我们拿哪种文凭来论事”。

  “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王平接受采访时称,农村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回农村,“上大学的费用很高,往往一家出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认为,农村孩子如果读中专或高中就会回到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此番言论在网络引起热烈讨论。网友表示不理解:“农村的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沤在土地里吗?”也有自称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网友说,工作难找,“也许去学门手艺会更好”。更多的网友表示,知识改变命运,农村孩子应该去吸收知识,希望现在的高等教育能更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记者段九如)

昨天有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分组讨论时称,不应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他们读完大学不回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此番言论引来数千网友参与讨论。

笔者最近一直都在关注关于教育类型新闻,今天看到这么一篇新闻。不得不让笔者感叹万千,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是说农村让您感到如此的恶心?

王平请记住,不管你是为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着想,还是认为城市已经不在需要农村学生,你都无权说不鼓励农村学生读大学。国家一直都鼓励读书,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们都无权处理农村孩子读完大学以后的出路。因为农村孩子不代表农村成为他们一生的枷锁,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你知道你的一句不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伤了多少人的心了吗?不管你是好意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都错了,人民让你做的政协委员,而不是城市,城市是什么?是个人的?还是人们的?所以不管说什么都要站在人们的毅力考虑!

如今的社会确实有很多门槛,这就是导致王平政协委员说出这么一段话,这段话我想深思的不止王平个人,还有很多公司、单位。因为你们拿户口看人的原因,导致农村孩子读大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同样没有出现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

不管农村的家长也好,农村的大学生也好,他们都是希望读书可以改变现在的状况,所以努力在城市中拼搏,但是却忽略了家乡的发展。如果确实没有好的发展前景,我也同意王平说的,回家乡发展,建设家乡。让农村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但是笔者依然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甚至博士,因为不要因为“农村”两字让我们一辈子只能读中专、技校的命运。

不知王平是否记得,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在,所谓的城市人,都只是从农村搬迁过去的而已。为什么现在却有了农村与城市区分?现在仅仅只是你一个政协委员这么说,就伤了千万老百姓的心,如果是国家说出这么一段话,我们这群农村人又该做何感想?

曾经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我们农民工,也离不开我们农村出门打工为那些城市纳税的农村人。如今城市发展起来了,竞争激烈了,而政协委员却开始说,不鼓励农村人读大学了。因为这样他们竞争不过城市人,不如读个技校建设家乡。难道只有城市需要大学生给城市做贡献,农村就不需要吗?农村同样需要大量高知识分子,笔者希望所谓的城市人,请你们也来农村吧。一起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笔者觉得农村孩子上大学没有错,不回家乡也没有错,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无权阻止。但是笔者认为王平有可能是希望,不管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当你们学有所成时,能拿更多激情去农村拼搏,让农村跟上城市的步伐。让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让农民不在为了一分钱而忧愁满面。希望王平在以后说法方式有待提高,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多采取政策让更多大学生愿意来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也让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农民的身上得到体现,让“农民”“农村”不再成为贬义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称“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在王委员看来,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导致返贫,如果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城里买不起房,也不愿回家,十分尴尬。所以,还不如不上大学。

  其实,这不是鼓励不鼓励的问题。只要达到提档线,只要交得起学费,上大学就“不是难事”,反之亦然。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自2009年起高考人数持续下降,恐怕不只是因为适龄考生人数减少,公众显然也有自己的务实选择。这是否意味着“上大学无益处”?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象牙塔的光环日渐衰微,但大学终归有大学的氛围。在阶梯教室上课,在图书馆自习,在校园林荫路漫步,在学校操场上打球,难忘睡在上铺的兄弟,崇敬某位有真才实学的师者……这一切不光是4年的经历,也可能对人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蝴蝶效应。大学教育的确存在理论脱离实际、注水论文等等问题。但是,名牌大学的本科、硕士毕业生,找到好工作的几率仍然很高。一般大学与专科毕业生,找工作是不容易,但这与专业及个人能力也有关系。

  所以,上大学到底值不值,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有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人藉上大学改变命运,有人毕业即失业,无论是对上大学推崇备至,还是对上大学消极唱衰,都有不理性的一面。

  上大学与回家乡,从本质上不矛盾。农村的孩子上大学后,更多是心理预期发生变化。同时,心理预期也会随着外部环境而改变。比如,“逃离北广上”就是人们的一种务实调整。大学生已不是天之骄子,不是所有大学生都会傻到“高不成低不就”。再退一步说,相对于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在职业的上升空间方面,至少不会处于劣势。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一些农村大学生今天不愿回乡,不代表其明天会在大城市继续漂泊。今年春节过后“用工荒”的一大特点是,许多中西部的农民工不再前往东部地区,而是选择在本省本地的企业打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西部传统劳务输出大省在工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正在迎头赶上东部与沿海地区。

  许多事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变化更会在不经意间到来。在农村升级为小城镇的过程中,谁能说不需要大学生?

“不鼓励农村娃上大学”是开错了药方(图)
黎青/作王石川


  “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3月8日《信息时报》)。

  平心而论,作为一名从农村里走出的大学生,我对此言论同样有些不满。不鼓励农村娃读大学,这不是剥夺穷人上大学的权利吗?不是颠覆教育公平吗?不是歧视农民吗?不是阻止阶层流动、制造阶层固化吗?不鼓励农村娃读大学,原因是农村娃读了大学不回自己的家乡,这又暴露出该委员的狭隘与傲慢,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已极不合理,备受公众讥抨,不让农村娃留在城市,岂不是捍卫这一不合理的二元体制,不是制造阶层对立,不是侵犯农村娃的自由选择权吗?

  在此语境中,探寻王平委员的一席话,既让人愕然,又让人愤慨。然而,当仔细把握其说话的前后语境,不免有一些释然和黯然。王平这个看法基于几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学学费虚高,农村孩子读不起;就业难;高房价;农村大学生不愿意回农村。而她的看法是,如果农村的孩子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

  平心而论,当通读了王平委员“高论”背后的悲情叙事,笔者有强烈的失落感和酸楚感。因为这些都只是表征,表征的背后潜含着最令人焦虑的一大实质性问题,就是城乡二元体制。而令人悲哀的是,王平委员看清了现象,却没有看清本质,看不清本质,就自然不能对症下药,说什么“不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这种悖谬的思维令人感到悲哀。
 
 
标签: 农民

引用地址:

 

发布留言

 

Links: BaiDu | GooGle | BING | webQQ | iFeng | SkyCN | 360 | TuDou | PcOnLine | Wikipedia | GuoXue | PKU | eshukan | ZG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