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January-6th
 

两汉时期儒学神化的谶纬学

谶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兴起于西汉哀平之际,而盛行于东汉,它是两汉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谶”具有应验、灵验之义,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神秘预言。这种预言被认为发自天帝,是符合天意的,所以又称“符命”;为显示谶书的神秘性,往往把它染上绿色,所以又称为“箓”;由于常附有图,故也称“图谶”。

 

谶的起源很早。《史记·赵世家》载:“秦缪公尝病,七日而寤,醒后对人说: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他叫人将这些话记下来,称为“秦谶”。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 215年),他派燕人卢生入海求神仙,卢生到了海里没有见到神仙,却得到图书,上面写有“亡秦者胡也”。这就是政治隐语。“胡”是一个谜。秦始皇认为是指北方之胡(匈奴),于是派重兵驻守北方,修筑长城以防备匈奴。结果后来秦朝亡在胡亥手里,据讲谶的人说:“亡秦者胡也”的“胡”是指胡亥。

 

“纬”是方士化的儒生用神学观点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和比附的著作,它相对于“经”而得名。经的本义是织布上的纵丝,纬是织布上的横丝,纬书依附于经书,正如布上的纬线与经线相配一样。因而,用神学观点来解释经书的书,被称作纬书。

 

汉代儒学有“五经”、“七经”之说,纬书也有“五纬”、“七纬”之称。纬书托名孔子。说是孔子编成了《六经》之后,深恐经文深奥,所以另立纬和谶,使它们变得通俗一些。纬书中有古史材料,也有一部分天文、历法、地理的知识。

 

但纬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倾向都是把儒家经典神秘化和宗教化,它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帝王将相的出现,都是由天命安排好的,其兴,必有祯祥,其亡,必有妖孽。高祖之兴,《孝经·援神契》说:“..宝玉..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秀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所谓卯金刀,是“刘”字,禾子是“季”字。这是说汉高祖的兴起,天已经预先告诉人们了。纬书还通过对经典的解释,神化孔子和孔子的著作。《孝经·钩命诀》将孔子描绘成海口、牛唇、舌理七重、虎掌、龟脊、辅喉、骈齿的奇异相貌。他们把孔子的作品,说成是天有意叫他这样写的。《春秋纬·演孔图》说:“孔子论经,有鸟化为书,孔子奉以告天,赤雀集书上,化为黄玉,刻曰:孔提命作,应法为制,赤雀集。”又说:“孔子曰:丘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法,陈叙图录”,孔子完全成了神人。

 

由此可见,纬与谶虽然都具有十分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但它们是有差别的。纬只有在把儒家的经典奉为神圣以后才能出现。比谶要晚得多。但由于纬书中也有谶语,所以后来往往把谶和纬混为一谈,通称为谶纬。可以肯定的是,将谶与纬相合而推阐灾异符命术数迷信的谶纬神学则为汉儒所为。

 

谶纬迷信思想于西汉成哀之际开始兴起,到哀平时期盛行,这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西汉末年是汉代社会危机大爆发的时期。土地兼并和大地主豪强势力的恶性发展,使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在连年天灾和农民起义的压力下,西汉王朝政权摇摇欲坠。于是封建统治者只有乞求于宗教迷信的宣传,希望假借“天命”、“神”的启示来延长刘氏王朝的寿命;而上层统治者的一些野心家,也利用符命等迷信,为篡夺政权制造“神意”的借口;一些官吏和有识之士,不满汉王朝的腐朽统治,也利用这种宗教迷信方式,向当权者不断发出警告和抗议;甚至连农民群众也进行造神活动,利用宗教迷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谶纬神学才大肆泛滥起来。《汉书·哀帝纪》记载:“(建平)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煽动性极强的政治示威活动,是农民起义的前兆,它利用宗教迷信来发泄人们蓄积已久的怨气。哀帝时,夏贺良根据谶纬劝皇帝更改年号,认为这样即可挽救社会危机。他说:“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宜改元易号”。哀帝听信此言,立刻改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以应谶语。外戚王莽制造符命,对谶纬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汉书·王莽传》,平帝元始元年(公元 1年),王莽因“风盖州令塞外蛮夷献白雉”,被封为安汉公。元始四年,“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过其意者,皆诣公车”。这是谶纬正式得到朝廷的承认,并取得了与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平等的地位。

 

元始五年(公元5年),浚井得白石,有丹书著石,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谶文,王莽便做上了皇帝。孺子婴居摄三年(公元 8年),王莽同样又以哀帝“天帝引玺金匮图”和“赤帝行玺邦传予黄帝金策书”二铜匮之符而作了真命天子。王莽当上了皇帝之后,又“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其文尔雅依托,皆为作说,大归言莽当代汉有天下云”。

 

刘秀和公孙述为追逐帝位,就围绕着符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刘秀根据《赤伏符》:“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即是说,刘秀当继承汉代刘家天下的火德正统,应于“四七之际”即从高祖算起到刘秀二百二十八年当运。

 

盘据在蜀郡的公孙述也引用谶纬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引《援神契》:“西太守,乙卯金”,认为西方太守应断绝刘家的国运。他代替王莽正好符合五德之运的程序。最后刘秀以《赤伏符》受命,又用了《西狩获麟谶》来折服公孙述,统一了天下,做了皇帝。

 

既然编造符命可夺得皇位,其他怀有政治野心想捞个一官半职的人,也如法炮制以编造符命为手段。一时间,符命泛滥成灾,谁都可以编造,谁都可以利用,谶纬的势力得到恶性膨胀。

 

刘秀当上皇帝以后,更加迷信谶纬,硬把谶纬作为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他经常以图谶裁决政事,凡是一切制度、服色以至大臣的任命都假托图谶来决定。中元元年(公元 56年)刘秀“颁布图谶于天下”,从而把谶纬神学作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到明章二帝时,谶纬在皇帝的倡导下发展成为一种风靡一时的学问,臻于极盛。当时的儒者、士大夫争学图纬,致使谶纬渗透到意识形态各个领域,成为东汉重要的社会思潮。

 

引用地址:

 

发布留言

 

Links: BaiDu | GooGle | BING | webQQ | iFeng | SkyCN | 360 | TuDou | PcOnLine | Wikipedia | GuoXue | PKU | eshukan | ZG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