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献概况
苗族文献概况
杨胜锋
[摘 要]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从口头文献和文本文献两个方面介绍了苗族文献的存在形式,阐述了不同时期苗族文献的整理出版概况。并总结当前苗族文献的特点,从而提出苗族文献工作的几点展望。
[关键词]
苗族文献
口头文献
文本文献
文献即“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1]
是了解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由此可以说苗族文献就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关于苗族的图书资料。可苗族以前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相关文献自然也较少。好在为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相关部门提出了少数民族文献这一名词,并将口耳相传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征的口头资料列入其中。这样一来,苗族也就有了浩如烟海的文献。本文就苗族文献的存在形式及搜集整理出版概况进行介绍,为苗族文献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
苗族,一个有八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的一朵文化奇葩。由于苗族分布地域较广、支系较多等特点,使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苗族文化各具特色,内部文化多样性在苗族得到充分体现。遗憾的是苗族在古代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民族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播。
1.苗族文献的存在形式
苗族文献是少数民族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图书文献和口传文献,而且口传文献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涉及文学、历史、宗教、哲学、医学等学科的内容。从这些口传文献和书籍文献中,我们可以大体了解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1
口头流传。所谓口头流传,就是以说唱的方式传递信息。苗族的口传文学作品数量惊人,包括诗歌、巫辞、神话、故事等。尽管这些不可能都是文献,但除了一般的作品外,能够进入文献级别的作品依然相当可观。
时政歌则是苗族人民在某个时代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揭露、批判或赞颂的有力武器很,”
[2]
能够直接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比如《张秀眉之歌》、《杨大陆之歌》对清朝末期黔东南一带的苗族反清起义有了很直观的描述,是了解咸同起义的重要参考资料。将之视为口传文献也不为过。
酒歌、情歌、儿歌和谜语歌等文辞优美,娱乐交际并重,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苗族文化内容之一。但因其数量大、即时创作性强等特点,可不将之视为文献。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经过筛选,出版经典选本加以珍藏。
苗族古歌则因其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相对古老而得名,记录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苗族的神话、故事大多取材于此,可以说是苗族文化的总纲。
1.2
书籍。书籍是古代保存史料最普遍最有效的载体,将口头文献文字化是当前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是保护少数民族文献行之有效的办法。自
20
世纪初苗族开始有真正意义的文字以来,苗族的书籍也随之出现。这些文字主要包括伯格理的坡拉字母苗文、石板塘的方块字苗文、胡托的注音字母苗文和石启贵的阿拉伯字母速记苗文四种。这四种苗族文字具有独创性意义,同时也是解放后苗族文字创制的基础,而且现存的使用这些文字书写的书籍已经不多,笔者认为将之视为文献来保存使用这些苗文书写的书籍是可以的。其中伯格理的坡拉字母苗文和胡托的注音字母苗文是西方传教士为了在苗族地区传教而创制的,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这两种苗族文字成了基督教的传播工具,所印行的宗教书籍虽然是苗文,但内容与苗族无关,严格地说,不能将之看作苗族文献。但考虑到其开了创制苗族文字的先河,对后来苗文的创造和完善有很大借鉴作用,同时也是目前存在年代最早的苗文书籍,对研究苗族地区尚未受到现代文明影响时期的文化有所记载,而且为数不多,可以将之视为文献。
而苗文书籍大量出现则是解放后的事情。建国初期,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保护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等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拨出专项经费让专家学者深入到苗族地区走访调查。经过
7
年左右的时间,学者们搜集到了大量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内容的第一手资料,并着手创制新苗文。第一套苗语方案于
1957
年撰写完毕并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布使用。苗族学者开始用这套文字撰写苗族教材、苗文词典,整理苗族文献,这些研究成果有一部分可以算是苗族文献。将在下一节对苗族文献的搜集整理成果做详细阐述。
1.3
关于苗族的汉文文献。属于书籍形式的苗族文献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之外,还应该包括记录苗族社会历史状况的汉文文献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关于苗族社会历史状况的书籍。这部分文献数量不多,但反映了苗族与其他民族交往的历史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苗族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概况
大量苗族文献存在于民间,而且主要是口头文献。此外,在汉文献中与苗族语言文化有关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筛选。只有经过搜集整理出版才能达到保护和利用苗族文献的目的,这就涉及到了苗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出版问题。本节就苗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出版概况作一些介绍。
2.1
解放前整理、出版的苗族文献
搜集苗族文献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尽管以前就有少数朝廷官员或文人记录苗族地区的风俗文化,但有意识地进行苗族文献的搜集还得从
20
世纪初的传教士和民族学者开始,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则是解放后的事情。
2.2
解放后整理、出版的苗族文献
解放后,民族文化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民族学者深入到苗族地区搜集口头文献资料,并将之整理出版。同时关于苗族的学术论著也大量涌现出来。
解放初到上世纪
60
年代,少数民族文化得到空前的重视,学者深入民族地区考察并写出了很多关于少数民族论著,关于苗族的文献也出版物也出现繁荣局面。其中马学良等著的《苗族方言调查报告》、《苗语方言的划分和创造苗文的问题》,尹育然的《关于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和苗族语言文字问题》,谢华的《湘西土司辑略》,梁聚伍的《苗夷民族发展史》、《苗族人民在反清斗争中跃进》,马少侨的《清代苗民起义》、《湖南苗族人民革命斗争史》,多位学者共同撰写的《苗族简志》、《苗族简史》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此外,这期间还出版了很多苗文课本和苗文词典。苗文课本有编写《苗文农民识字课本》(
1957
)、《干部课本》(
1958
)等。苗族词典有《汉苗词汇对照手册(中部方言)》、《苗汉简明词典(初稿)》等。
上世纪
60
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少数民族研究步入停滞阶段。直到上世纪的
70
年代末,少数民族研究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三十年来,苗族文献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学专著有《苗语简志》、《苗族史》、《苗族文学史》、《苗族历史探考》、《苗族历史与文化》、《苗族语言与文化》、《苗族神话研究》、《中国苗族服饰》、《苗装》、《中国苗族民俗》、《口传诗歌中的非口语问题——苗族古歌的语言研究》、《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融水苗族埋岩古规》等;科学著作有《苗族医药学》、《植物栽培》、《苗族药物集》、《生命知识(苗文版)》、《湘西苗药汇编》等;词典有《苗汉词典(黔东方言)》、《汉苗词典(黔东方言)》、《苗汉汉苗词典(湘西方言)》、《苗语俗语小词典》,《苗语语法》、《黔东苗语基础知识》等;文学作品有《张秀眉之歌》、《杨大陆之歌》、《苗族谚语格言选》、《古老歌》、《开亲歌》、《苗族古歌》、《西部苗族古歌》、《苗族理辞》、《仰阿莎》、《苗歌选》、《苗族历代诗选》、《苗族指路经》、《祭魂曲》等;此外,苗族课本也比以前多很多,还出现了一批苗文报刊,如《香炉山》、《台江苗文报》、《丹寨苗文报》、期刊《飞云崖》、《舞阳河》等。
从以上的罗列可以看出来,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苗族文献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实,解放以来出版的苗族文献远多于此,在此不必一一列举。
3.当前苗族文献特点和苗族文献工作展望
当前,苗族文献的最大特点是:口头文献与文本文献并存,文本文献与苗族文化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口头文献面临严峻冲击。经过学者们的努力,苗族文本文献从无到有,形成了口头文献与文本文献并存的局面。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苗族文本文献依然与该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然而,在现代化步伐加快的今天,苗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考验,口头文献失去了持久生存的土壤。针对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苗族文献工作:
3.1
加大口头文献保护力度,尽快将口头文献文字化。现在苗族地区,苗族年轻人大多接受了现代文明,民族文化意识开始淡化。而掌握本民族文化精髓的歌师、巫师多为老年人,他们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但随着他们逐步离开人世,民族文化传承存在断代的危险。为了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有必要加大民族文化特别是口头文献的保护力度。尽快将口头文献文字化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2
借助科技手段保存和传承民族文献,录制民族文化音影资料。其实,电视的普及对民族文化冲击很大。青少年闲暇之余基本上都是看电视,传统的口传诗歌、故事不再有吸引力。笔者大学期间在家乡的几个村子调查时发现,事实上绝大部分苗族人民还是喜欢观看与苗族有关的节目或者音影光盘。而许多苗族年轻人表示,通过观看苗族光碟学会了一些苗歌。可见音影资料一方面有利于直观地保存和再现民族文化场景,另一面也是现阶段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手段。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期在文献搜集整理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障。从事民族文献工作的学者的数量并不多,而具体到每个少数民族的时候更显得微不足道。因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也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语词典(
2002
年增补本)
[K].
北京
:
商务印书馆,第
1319
页。
[2]
李廷贵等
.
苗族历史与文化
[M]
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
第
363
页。
[3]
伍新福
.
苗族文化史
[M].
成都
: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0
年
,
第
509
页。
[4]
伍新福
.
中国苗族通史
[M].
贵阳
:
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
第
4
页。
参考文献
[1]
伍新福.
苗族文化史[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2]
伍新福.
中国苗族通史[M].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3]
李廷贵等.
苗族历史与文化[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4]
罗曲.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建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
[5]
包和平等.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6]
何丽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概论[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杨胜锋,苗族,中国民族图书馆。
注:此文发表在《民族地区图书馆学研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