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指导古文献校理(关于标点)
我国的古籍整理工作自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古籍,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但也必须看到,已经整理出版的古籍水平良莠不齐,有相当数量的著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其中不少失误是由于不通训诂造成的。就一般古文献校理工作的程序而言,大都需要进行标点、校勘,有的还要进一步作注释和翻译,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训诂学知识作指导。学习训诂学,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指导古文献校理,为古籍整理工作服务。以下就这几方面酌举例证,予以说明。
关于标点
古书没有标点,要阅读、研究它,首先必须自己断句。《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今人整理古籍,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也就是标点。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九丘之书,真可为千载笑端矣。”(卷三一“《大明一统志》”条)吕叔湘就古籍整理工作必须重视标点问题作了论述,指出:“整理古籍的第一关是标点。”(《语文杂记》145
页《整理古籍的第一关》)
要做到标点正确,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古书的文意。……而要正确地理解古书的文意,必须通训诂”。(郭在贻《训诂学》38
页)训诂不通,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有误,标点就容易点错。例如:
《墨子·杂守》:“取疏,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清毕沅校理《墨子》,以“岁”字绝句,“不为”属下句读。清人王念孙指出:“案:‘不为’二字,与下文义不相属,当以‘岁不为’连读。湛旱,水旱也。言令民多畜蔬食,以备水旱岁不为也。《晋语》注曰:‘为,成也。’‘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贾子·孽产子篇》曰:‘岁适不为。’是其证。”(《读书杂志·墨子第六》“岁不为”条)“为”有成熟、丰登义,“岁不为”就是年景不好,指粮食减产、谷物歉收。而毕沅之所以误读,在於没有正确理解“不为”的含义。
《世说新语·德行》:“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盌盘,外无余肴。”有人认为“值水俭”语义不明,应该改标作“值水,俭食……”(说见《<
世说新语>
中两段话的标点商榷》,载《中国语文通讯》1985
年第1
期)显然,作者是把“俭”理解为“节俭”了。按:此说误。“俭”在这里不是节俭义,而应作饥馑、歉收讲。值,遇到,碰上;水俭,因水灾而歉收。“俭”有饥馑少食、谷物歉收义,载籍多见。《广雅·释诂三》:“俭,少也。”《广韵·琰韵》:“俭,少也。饥馑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一○引《尸子》:“旱则为耕者凿渎,俭则为猎者表虎。”南朝梁宝唱集《经律异相》卷一八引《杂譬喻经》:“时兄比丘,值世大俭,游行乞食,七日不得。”“俭”的意思都相同,又有“饥俭”、“荒俭”等连言的。南北朝文献中,常常把因遭受某种灾害而减产称为“…俭”。如称霜灾歉收为“霜俭”:《北齐书》卷二二《卢勇传》:“属山西霜俭,运山东乡租输。”旱灾歉收为“旱俭”:《颜氏家训·归心》:“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水俭”一语的形成与之相似。《世说新语》这一段向来是难标点的地方,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本来标点作“值水俭,食常五盌盘……”(中华书局,1983
年)是对的;但後出的新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却标作“值水,俭食,常五盌盘……”反而改错了。本例的错点,也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关键词语“俭”的含义。
有时候,标点错误和不明文字通假有关。例如:
《淮南子·本经》:“是故生无号,死无谥,实不聚而名不立,施者不德,受者不让,德交归焉而莫之充,忍也。”东汉高诱是这样理解属读关係的,所以在“忍”後加注说:“忍,不忍也。”清人王念孙批评说:“高盖误读‘忍也’二字为句。训忍为不忍,於正文无当也。今案:‘充忍’二字当连读,忍读为牣。《大雅·灵台篇》:‘於牣鱼跃’,毛传曰:‘牣,满也。’德交归焉而莫之充满,所谓‘大盈若虚’也。”(《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八》“充忍”条)王氏的意见是对的,“充忍”就是“充牣”,也作“充仞”,充满的意思,“忍”、“牣”、“仞”三字都从“刃”得声,所以“忍”借作“牣”(仞)。“德交归焉而莫之充忍也”当连读。高诱的错误在于把“忍”看作常义理解了。
标点近代汉语作品,也不见得比上古典籍容易。原因就在於唐宋以来的近代白话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词,一不小心,就会出错。中华书局1984
年版《五灯会元》,点校者是著名的禅学专家,但书中标点错误并不少。项楚曾撰《<
五灯会元>
点校献疑三百例》(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72
期)长文予以纠正。就其标点失误的原因看,有相当数量是由于不明口语词的含义而造成的。如:
卷一四《投子义青禅师》:“复曰:‘更有问话者麽?如无彼此著。’便问……”(876
页)卷一五《云门文偃禅师》:“大丈夫汉阿谁无分,独自承当,得犹不著,便不可受人欺谩,取人处分。”(925
页)卷一九《提刑郭祥正居士》:“印曰:‘今日不著,便被这汉当面塗糊。’”(1250
页)这三例中,“便”字都当属上,“著便”系一词,应该连读,点校者误断。“著便”是唐代以来的口语词,义为方便、灵活处理。唐张鷟《游仙窟》:“下官笑曰:‘十娘机警,异同著便。’”用法相同。
《水浒》第二回:“你托谁的势,要推病在家,安闲快乐。”又第三十三回:“倚托妹子的势,要在青州横行。”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新版《水浒》的两处标点。这两例都把“势要”一词给点开了,可商。 “势要”是(有)权势、势力的意思,近代汉语作品中习见:《元曲选·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赏命。”《西游记》第七十四回:“这魔头果是神通广大,势要峥嵘。”《水浒》中也多次出现。此词唐修史书已经出现,《周书》卷二七《蔡祐传》:“至于婚姻,尤不愿交于势要。”“势要”指有权势之人。元明作品的用法当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总之,标点古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严肃对待。鲁迅针对当时粗制滥造的古书标点本愤慨地说:“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著粪。”(《病後杂谈之馀》,《鲁迅全集》六)这番话,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